

“五一”小长假的上海,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假期的悠闲与欢乐中。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护工作者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劳动”的意义。
急诊室、移植舱、重症监护室……白衣天使们无休坚守,用专业与温情为患儿筑起生命的屏障。
警报声与指令声交织
晨光初露,急诊大厅已人声鼎沸。分诊台的电子屏上数字不断攀升,发热、外伤、过敏等病例接踵而至。预检护士快速评估病情,抢救室内监护仪的警报声与医护的指令声交织,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药物推注……抢救团队在分秒必争中与死神赛跑。
输液区的座椅早已满员,护士推着治疗车穿梭往来,弯腰扎针时,工作服后背的汗渍层层晕开。截至1日中午,急诊接诊量已超300人次,完成120接诊10余单,抢救20余起。医护人员全员在岗,用无休的坚守应对就诊高峰。

守护“生命种子”的温情战场
厚重的隔离门内,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的医护团队正24小时守护着小患者的“生命希望”。32张移植舱位全线运作,医疗团队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护理团队则进行精细的导管护理、药物输注和情绪疏导。
由于舱内的孩子仅有一位家长陪护,医护人员更是化身“临时家人”——从疾病治疗到饮食起居,事无巨细地保障着每一个细节。
为“心跳”而战的坚守
心脏重症监护室的“特别区域”里,医护人员正为两位特殊患儿全力以赴。一位是心脏移植后的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另一位是安装心室辅助装置的终末期心衰少年。查房、巡视、点对点护理……每一个药物的剂量精确到每分钟的走速,人工心脏的转速和流量需要根据需求实时调整。通过抗排异治疗、抗凝药物和血浆置换,前天接受手术的这位移植患儿术后已成功脱离呼吸机,医护人员正竭尽全力地为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这个小长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许多医护人员都取消了旅行计划,繁忙工作、步履匆匆的背后,是他们白衣执甲的坚定信念。
相关文章:
急诊室争分夺秒,移植舱温情守护……他们用坚守为患儿筑起生命屏障05-02
他们为何成为全国劳模?05-01
上海先农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嘉有善田”商标获核准04-30
《四川日报》关注|遂宁:招来一家企业,引来七个伙伴04-29
跟着直播来打卡,上海科技馆推出“趣逛自然·社区公园季”活动04-27
金价,还能再涨吗?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