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工大博士论文致谢感动网友:12岁跟着父亲挖煤,500多分上专科,专升本再读硕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22:27:00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致谢感动了一众网友。据报道,文中作者自述,他来自小山村,12岁开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窑挖煤,经过两次高考,19岁高考500多分考上了专科,后来专升本,本科学习地质工程,考了研,学习采矿工程,还读了博。

据潇湘晨报,7月15日,记者私信了作者,他回复道,“现在生活很好,由于工作行业特殊,不便接受采访,可以转载我的致谢,以激励同学。”

作者向记者提供了他的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显示他于2020年9月到2025年6月在学校全日制学习,修完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经审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于2025年6月9日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几年,年年有论文致谢出圈,可“挖煤小子”的逆袭记却别有味道。如其所言,高中毕业后的打工经历可谓丰富,诸如建筑工地绑钢筋、高速公路铺沥青、煤矿上扛炸药、小餐馆里提桶清桌,无不是对艰辛人世的打探和体会。

坦率地说,他吃过的苦,多数人未必吃得下来。网友称他是“最猛大丈夫”,是有道理的。不过,在我看来,这篇论文致谢触动人心、启迪心灵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励志”的层面。

换言之,如果我们只以“吃苦”的视角来观察他人的经历,可能是一种资源浪费。毕竟,他在论文致谢部分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升华了的情志:以接受磨难的代价,换来和别人坐在同一间教室的机会;以不断接受更好教育的模式,改变命运,改写人生坐标

事实上,经过一番身体力行的打拼,他让父母减少了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以并不“猛”的身躯“丈量”大地的过程中,他在学业上不断进阶。专升本的选择,堪称关键性的转折。彼时,他一定面临着抉择:是就此转场社会,还是继续“上山”?显然,很多同龄人选择的是“下山”就业。这种选择当然有利有弊,不过,对一个志在抵达更高峰的人而言,走完全程的诱惑是无法拒绝的。同时,继续走向清寂的“学涯”,意味着他还要吃更多的苦。但这种坚持,也带来了更多的机缘。他在本科所学,以及围绕采矿工程做学术研究,很难说没有煤矿经历的铺垫。

人的经历并不是一种“玄学”,但经历本身涵盖着学问、经验和趣味。一个人唯有不断感触社会枝蔓,不断接触新知,不断打通外界和内心,方能让自己变得成熟,并真正觉察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就此而言,这位作者的经历,也向更多的处在迷茫中的人发出了有益提醒:与其空想,不如去做实事;与其患得患失,不如专注于梦想。在迷茫中的摸索,可能会摔跤,可能会受伤,但绝不会让一个人一无所获。而显然,这位作者的经历无可复制,旁人也不必非得像他这样做。奋斗的模式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外卖诗人”王计兵一边赶路、一边读书和写作的经历,实际上也向人们展现了一篇无字胜有字的“论文”,而他在人生出彩之后所表达的感谢之意,何尝不是一篇精彩的“论文致谢”?

来人世一遭,每个人都接到了书写“论文”的任务。抓到“不咋样的牌”甚至“一手烂牌”后,是灰心丧气、随大流,还是跳出固有的“牌局”、剪断退路,在新的天地里重新证明人的潜力,是一大考验。事实一再证明,所谓强者,所谓“最猛大丈夫”,不过是那些不肯向命运妥协的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

(来源:红星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鸿蒙智行新车“下饺子”华为如何分配资源07-16

北工大博士论文致谢感动网友:12岁跟着父亲挖煤,500多分上专科,专升本再读硕博07-16

西夏陵的九座王陵,为何只有7号陵“身份揭晓”?07-12

演员朱时茂2天遭遇2次诈骗07-09

写关系的辛苦或破裂,仍感到安慰07-08

四川阿坝一车辆坠河致2人遇难5人失联,当地回应:正在全力搜救07-08

确定了!央视将转播国足07-07

西麦食品子公司燕麦食品创新工厂项目正式投产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