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7月21日消息,在医学成像领域,清晰观察骨骼结构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近日,中科院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可让骨骼“发光”,实现对骨骼状况的清晰呈现。
该新型荧光探针使用波长900nm–1700nm的近红外二区光,可以更有效地穿透生物组织,减少背景干扰。

新型荧光探针分子
研究团队利用这些荧光分子,给实验小鼠做了一次“全身检查”,不仅能看到小鼠体内多个器官的情况,还观察到了小鼠身体内部的代谢过程。
相比传统的骨骼成像技术,如X光和CT,新型荧光探针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不伤害小鼠的情况下,清晰观察到小鼠全身骨骼的形态。
而且不仅避免了电离辐射可能带来的风险,还能动态观察骨骼代谢过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演变过程。

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活体多色成像和骨骼成像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相关文章:
中科院发明新型荧光探针:能让骨骼“发光” 一览无余07-22
7月到底有多热?福建将迎“炎值”最高时07-01
“防近视”不能只是营销噱头06-20
孙晓明履新中科院秘书长,前任翟立新已任天津市副市长04-13
景区科技"外挂" 如何重构"新旅行"?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