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解“利益扣”更要斩“失职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8:13:00    

据报道,甘肃庆阳市宁县盘克镇36岁男子邓建国因质疑儿子学校校服存在质量问题,通过抖音发布视频引发关注,被宁县公安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七天。经行政诉讼二审,法院终以认定警方处罚决定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撤销原处罚决定并判令赔偿国家赔偿金3237.08元。

从案件判决结果来看,这不仅是个体权利的胜利,更撕开了事件背后深藏的问题,家长的合理关切遭遇执法的粗暴压制,校服质量疑云演变成“被拘”闹剧,其背后是否盘踞着顽固的利益纠葛?解开盘根错节的“利益扣”,既要快刀斩断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更需要铁腕追责到底,让每一环失职者付出代价。

从事件实质来看,校服标签与实际成分不符、棉含量不达标,事实清晰明确。家长先向学校反映石沉大海,无奈转向网络发声,这本来是合法渠道失效后公民的正当举止。法律层面明确保障消费者监督权,教育部门也有校服采购公开透明的刚性要求。然则,一个板上钉钉的质量问题,为何在学校层面就遭“冷处理”?家长的正当投诉何以如泥牛入海?这不禁让人追问,学校与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讳莫如深的利益关联?是采购流程的漏洞开了一扇“暗箱”门,还是有人拿了“好处”就对劣质校服装聋作哑?这种对民生痛点的麻木不仁,比劣质校服本身更令人心寒。

执法环节的“严重偏差”则更令人震惊与愤慨。警方不查校服真伪,罔顾当事人申辩,就以“寻衅滋事”之名草草拘人。这种忽视事实依据的执法行为,与其说是执法失误,不如说是对公民监督权的蛮横打压。难道维护潜藏的利益关联,竟比守护群众权益更紧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明文规定,行政拘留须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为铁律。本案中,警方连“扰乱公共秩序”的基本事实都难以自圆其说。如此明显的执法偏差,究竟源自个别人员法治观念的淡薄,还是暗藏执法程序显失公正?答案有待调查厘清,但底线必须明确,执法权决不可沦为掩盖问题、压制维权的私器!

反思此事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双向发力、标本兼治”。一方面,必须深挖校服采购的问题根源。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协同纪检监察机关,彻查招标、验收全链条,揪出围标串标、利益输送的蠹虫,对涉事学校负责人、采购经办人依纪依法严惩不贷,让“校服采购问题”曝在阳光下,彻底斩断其利益输送链。另一方面,必须严究错误执法的枉法之责。依据《人民警察法》第22条和第46条规定,对滥用职权、枉法处罚者,不仅要纠错,更要追责到底;若涉徇私枉法,必须移送司法机关,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只有用追责的利剑高悬,才能倒逼执法者心存戒惧,让权力真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与此同时,更需着眼于长远,为合法维权铺设通途。相关部门必须整合校服质量投诉渠道……让家长无需“上网鸣冤”就能讨回公道。同时,必须明确界定公民网络监督的边界,只要基于事实、不涉造谣传谣,就应当受到法律坚实庇护,坚决杜绝以‘寻衅滋事’等模糊罪名扼杀正当诉求。

此事件的本质,是民生领域不规范行为与执法失范叠加的恶果。解开盘根错节的“利益扣”,斩断环环相扣的“失职链”,不仅是给邓建国一个迟到的公道,更是给所有关注公共利益者一颗“定心丸”。同时,让每一声质量质疑都能得到严肃回应,每一次执法行为都经得起法律审视,每一个失职者都难逃责任追究,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诚)

来源:河声

相关文章:

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解“利益扣”更要斩“失职链”08-15

凌晨家长不在家,孩子被抽血?广东湛江回应08-08

福州中招第二批五年制高职学校开始录取07-28

“微专业”如何撬动“大就业”07-26

八岁儿童患“多动症”六年,原来是过敏性鼻炎惹的祸07-24

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男子五人制篮球赛在三水圆满收官07-23

骂游戏,赚大钱?专家解读“反游戏生意”或涉多重违法!07-21

中国产品(大连)跨国采购会昨日召开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