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实施“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
7.6万人次开展服务活动4900余场
河北日报讯(记者孙青)从团省委获悉,河北持续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提质增效,截至目前,890余个专业组织、1.45万名志愿者与4900余名特殊儿童及家庭结对,7.6万人次开展服务活动4900余场,接力为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提供生活帮助、康复指导等服务。
坚持“问需服务”,今年以来,团省委动员省市县乡四级团组织联动,以社区、乡村为单位,入户调研、精准问需、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帮助、爱心捐助、教育支持、法律援助、康复指导、就业指导等9类服务。着力提升被帮扶对象的获得感,各地采用“组织匹配+社会认领”结对方式,实现多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帮扶一名儿童或者一个特教学校(康复机构),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优势,提供多维度帮扶。
据介绍,围绕进一步增强“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的规范性、专业性、有效性,河北先后开展51场集中培训。同时,全省大中专院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组建助残志愿服务社团、队伍,重点吸纳高校师生、心理咨询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千余名爱心人士,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提供音乐、美术、医疗等精细服务。
“‘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实施以来,帮助了一批残疾儿童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还建立了基层联络人机制,精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850余名团干部担任联络人,统筹、协调、对接辖区内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及时沟通解决帮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依托“志愿中国”系统,团省委研发上线“小橘灯”数据管理平台,直观记录社会组织结对及服务情况,助力县(市、区)团组织监测结对数量、服务内容、服务频次、服务成效,及时开展综合评估,改进服务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充分发挥优秀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河北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先后孵化培育助残项目45个,并分批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在组织‘小橘灯’培育提升活动基础上,我们分层分类培育、扶持、推广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团省委建立“小橘灯”筹款项目,持续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拓宽特殊儿童发展空间。
“我们会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领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助残服务中,助力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
民生直通车丨怎么培训、谁能参加、有补贴吗?——聚焦6部门家政培训行动05-09
吕志成调研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情况时强调 秉持高品质精益心加快项目建设 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05-09
河北深入实施“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 7.6万人次开展服务活动4900余场05-09
623.55万人次!赣州这些景区上榜了!05-08
太原汾河二库开启城郊游新模式05-08
“五一”泉州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