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
近期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我市在这方面有何特色、亮点?7月25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坚持租购并举,聚焦群众住房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有效支持公积金缴存人解决家庭基本居住问题,助力提振住房消费。
据了解,传统商转公贷款业务要求借款人在公积金贷款发放前需自筹资金结清原商业贷款,解除原抵押登记,办理新抵押登记,不仅增加了借款人筹集资金的难度和成本,还费时费力。去年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小切口”破题,推行商转公贷款直转惠民服务新举措。
去年12月30日,该中心首批选择业务覆盖较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试点推行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今年5月,新增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办理银行;7月25日,再次新增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为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办理银行,实现16家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银行全部开通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截至本月24日,该中心已受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10827笔,金额61.58亿元,直转占比93%。

群众正在办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供图
不仅如此,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还探索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推动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帮助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问题,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截至目前,重庆灵活就业人员累计开户47.43万人,累计缴存11.40亿元,实缴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提取17.38万人次4.4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10笔4.87亿元,为灵活就业缴存人节约利息支出约0.42亿元,撬动住房消费7.91亿元。
重庆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特征,构建“愿缴能缴、义务前置、精算平衡、权随人走”缴存使用新机制。放宽参与年龄至16周岁,不设户籍、收入等准入限制,拓展覆盖范围至个体工商户、新就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三新”领域从业人员、八大群体劳动者等就业群体,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向灵活就业群体广泛覆盖。
自开展灵活就业群体缴存公积金试点以来,我市先后4次升级政策,包括缴存“缩期减压”、贷款“提额降负”、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商转公贷款等,大大减轻其利息支出压力。
相关文章:
助力提振住房消费!重庆已受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10827笔07-25
看!创新奔涌的武汉07-24
烟台市公布公积金缴存基数上下限07-23
今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11.7%07-19
奋进当“夏” 石峰区重点项目“火力全开”07-17
3场出海活动+超80场供需对接会 今年上半年成都签约超130亿元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