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兴安盟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该公司生产的大米进行精密检测,经过十余道工序的“考验”后,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家刚刚斩获“蒙”字标认证的企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崭新契机,也成为兴安盟借助品牌建设驱动产业升级的鲜活范例。

兴安盟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生产设备
记者从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了解到,兴安盟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兴安盟企业成功获得“蒙”字标认证。至此,兴安盟“蒙”字标获证企业总数达15家,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兴安盟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品牌升级的“先手棋”。2025年初,内蒙古标准发展促进会发布的23项“蒙”字标团体标准及2项修订标准中,由兴安盟参与制定的“兴安盟小米”“阿尔山饮用天然矿泉水”两项团体标准正式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兴安盟已参与制定包括“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在内的8项“蒙”字标团体标准,当地企业可申报的“蒙”字标团体标准拓展至36项,为全盟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品牌根基。
(
“我们的大米能够走向全国,靠的就是‘蒙’字标背后严格的品质标准。而企业能够顺利获得‘蒙’字标认证,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全方位的支持。”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长福感慨地说。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企业“蒙”字标认证过程中,从材料填报的细致指导,到审核评估时的沟通协调,再到现场查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全周期的精准服务。
“岭南香作为‘蒙’字标获证企业,对推动全市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亮表示,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扎实推进“蒙”字标的挖掘、推荐、申报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让更多当地的优质产品贴上“蒙”字标这一金字招牌,为兴安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到企业了解“蒙”字标认证情况
在“蒙”字标认证的“兴安盟路径”中,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方面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渠道。

“兴安好物进首都”活动现场
日前,在国家体育场(又名“鸟巢”)举办的“兴安好物进首都”活动中,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这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天然果脯,作为通过‘蒙’字标认证的产品,每一口品质都有保障。”科右前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志伟化身“首席推荐官”,她生动且真挚的讲解,瞬间拉近了兴安好物与首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这些来自草原深处的美味备受青睐。
田志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科右前旗“蒙”字标认证企业已达6家,涵盖5个认证品类,是全盟“蒙”字标认证企业和品类最多的旗县。科右前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带领旗内“蒙”字标认证企业参加了第七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全区“蒙”字标大草原优品推介会等多场推介活动,并与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商业分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4家“蒙”字标认证企业成功入驻北京鸟巢商业,真正实现了“大草原”与“大市场”的信任链接与市场对接。
在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修设备,做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公司总经理李林表示:“自2024年12月公司获得‘蒙’字标认证以来,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产品成功打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蒙’字标不只是质量认证,更是消费者信任的象征,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大力实施“蒙”字标助企专项行动,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类展销会、对接会,助力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从精心打磨“好产品”到成功加入“好品牌”,从深耕“区域市场”迈向更大的“全国舞台”,兴安盟正以标准化为笔、品牌化为墨,一幅“标准立基、品牌赋能、产业升级”的精彩画卷正在兴安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刁博禹
相关文章:
“蒙”字标来了!兴安盟15家企业集体出圈,产品全国热销!05-25
刚刚,央行、国家外汇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