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集成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历史统计数据,结合多源遥感、模型模拟以及未来气候预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实现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通报》。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汪涛表示,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二氧化碳汇。但青藏高原拥有我国超过50%的湖泊且有放牧传统,随着高原畜牧业发展和内陆水体快速扩张,尤其是冻土区热融湖塘大量涌现,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加,这些变化的实际影响亟须研究确认。

通过对湖泊、湿地和河流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和牲畜数量等统计数据的分析,汪涛团队研究发现,近2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从大气中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这相当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汇集温室气体量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高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几乎中和了高原能源与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体来看,青藏高原实现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从大气中吸收的温室气体量达到平衡。
根据当前的排放数据,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将持续增强,直到2060年,青藏高原仍将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但汪涛表示,如果维持当前不可持续的放牧状态,畜牧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将完全抵消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有效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并开展减排措施,青藏高原汇集温室气体的能力将比当前增加1.5倍,推进可持续且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径,将大幅减少高原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碳中和战略做出贡献。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相关文章:
每年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青藏高原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05-23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学精神、强作风、促攻坚"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05-10
“五一”假期一起来西宁体验“追豹”之旅05-01
第二届青超联赛5月10日打响揭幕战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