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河不容践踏 历史永远铭记——方城人民全民抗战的峥嵘岁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9:17:00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缘,地处伏牛山、桐柏山接合部区域,历史上为“天下九塞”之一,“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南襟湘汉,北引河洛,东挟江淮,西胁武关,是郑(州)汴(开封)通往南(阳)襄(阳)的咽喉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方城作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在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中,方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在方城党组织中流砥柱作用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众志成城,英勇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方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共中央发表一系列抗日宣言、决议和指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陌陂(原属方城县,1965年划归社旗县)支部在党支部书记刘毅然(社旗县人)的领导下,走上街头贴出“打倒小东洋!”“日寇必须滚出中国去!”等宣传标语。方城县自治训练班学员、县乡村简易师范(以下简称县师范)学生到陌陂、二郎庙等处宣传抗日。独树小学组织学生公演话剧,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国民党方城县县长王式典号召民众抵制日货,组织师生、警察检查日货,没收焚烧。城厢小学举行抵制日货、支持东北义勇军义演活动,唱起大戏三台。小学生们打着小旗上街,到店铺搜查日货,大戏开演当天烧掉搜来的日货。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二八”事变后,方城县图书馆和民众教育馆摆出宣传反帝抗日的报刊,悬挂东北抗日将领马占山和十九路军抗日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画像,表达对抗日将领的敬仰。同年春,中共宛东区委派共产党员王炳坤、惠自息到方城县师范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师范党小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1933年初,国民党三十军军长彭振山在其秘书长李子纯(中共地下党员,西华县人)的建议下,在家乡广阳镇后寨村后土屯创办嵩山公学,聘请中共地下党员郭晓棠(沁阳县人)等组织学校教学工作。学校成立共青团宛北支部,发展进步学生栗元恒(即栗在山,广阳镇栗贾庄人)等加入共青团,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利用节日、庙会等时机,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四棵树街、柳河街等地,向群众作“中国人决不当亡国奴,要奋起抗日救国”“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的演讲宣传,号召群众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1934年11月25日至28日,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转战方城。在方城期间,红二十五军一方面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一方面通过张贴告示、书写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一切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御侮,一致对外,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方城播下抗日救国的火种。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掀起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方城县师范师生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在许昌灞陵中学党支部担任党小组组长的方城籍革命青年栗在山(1935年1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开封北仓女子中学上高中的方城籍学生赵新(赵河镇西马庄人)、在开封黎明高中上高中的方城籍学生赵长河(城关镇人),积极组织和参加游行示威、请愿、卧轨等爱国行动,并作为请愿代表向国民党当局请愿,迫使国民党当局答应请愿条件。

1936年11月至12月,绥远抗战的胜利和西安事变的发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独树小学师生在中共地下党员、校长赵耀章(城关镇人)的组织下,召开庆祝大会并组织学生游行,高唱《九一八小调》《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开展每个课桌(2人)捐一件棉背心活动,并在每件棉衣里装上师生写给抗日将士的慰问信,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保卫国家。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0月,中共地下党员郭以青(社旗县人)、袁宝华(南召县人)等人在南阳建立了宛属平津同学会和中共南阳特别支部,领导南阳地区各县地下党织组的恢复、发展和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南阳、开封等地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方城籍学生邱华坤、牛葆宁等回到方城,组建了“方城县旅外同学会”。在西北军中参加过“六省(豫湘陕甘宁青)抗日救亡会”的方城籍爱国青年牟子翰(杨集镇袁营村人)也从西安回到方城,积极筹建抗日救亡团体。

11月,宛属平津同学会派汜水话剧团副团长李柏(淮阳县人)和成员安心义(镇平县人)等一批爱国青年来到方城,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以新裕中学、师范学校的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成立了方城县抗日救亡宣传团。此时,国民党方城县党部和县政府成立了“方城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团随之进入后援会,成为该会的一个宣传机构,全称为“方城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简称“方城县抗敌救亡宣传团”。

宣传团成立后,立即活跃在大街小巷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火海中的孤军》《最后一计》《张家店》等剧目,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打杀汉奸》等歌曲,书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战”“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等标语,使方城城乡到处充满着抗日救亡的气氛。

方城县抗敌救亡宣传团的装备道具虽然简陋,但演员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使观众备受感动。一次,宣传团在赵河街山陕会馆演出,当舞台上的演出将要结束时,突然在剧场的观众中又响起了锣鼓声。原来这是经过化妆的另一部分演员在台下观众中间开始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当卖唱老人拿起鞭子要抽打因饥饿而发昏的卖唱女儿时,宣传团副团长李柏上前干涉。老汉含着眼泪向大家讲述了东北沦陷后的惨状,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观众们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高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的口号声雷鸣般地响彻在会场。不少群众认为他们就是东北流亡的难民,簇拥着他们到宣传团驻地,当晚就有几位老大娘给这位卖唱的“东北小姑娘”送去食品和衣服。

在宣传团的带动下,方城县城乡各级学校都纷纷组织师生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开展不同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特别是方城县师范的师生,除经常在城关开展宣传外,还组织宣传队深入拐河、独树、金汤寨、券桥等地宣传。1938年4月,河南省立第十一小学宣传团一行10人,从开封来到方城。方城县抗敌救亡宣传团多次与他们联合演出,影响进一步扩大。到1938年9月,方城县抗敌救亡宣传团共演出200多场、出壁报400多版,受教育群众10万多人,还多次开展为抗日将士募捐和慰劳伤病员活动,为唤起方城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锻炼了大批青年,为方城党组织的重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1月,中共南阳特支指示方城县开展“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党组织发展工作。方城先后发展“民先”队员11人,成立1个分队,大部分“民先”队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李柏首先在方城县师范、独树小学、抗敌救亡宣传团发展党员。至4月,全县已有新老党员20多人,经中共南阳中心县委批准,建立了中共方城县区委,李柏任区委书记。至1938年10月,全县已建立党支部6个、党小组1个,共产党员发展到101人,中共豫鄂陕工委决定将方城区委扩建为中共方城县工作委员会(不久改称县委),县委书记安心义。

中共方城党组织恢复重建后,通过创办报纸、开展学生运动等形式,继续将抗日救亡运动引向深入。l938年夏,方城区委指示青年支部的侯义方(独树镇人)、房西华、周阿振创办石印的《建国日报》。该报报道战时新闻,刊登救亡文章、歌曲,号召民众支援抗战,还揭露国民党当局不利于团结抗战的言行。由于该报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对,办了不足两个月就被迫停刊。同年11月,国民党当局在县教育馆创办了《抗战日报》。方城县委派中共党员鲁开泰(城关镇人)、房西华、白玉嵩、周阿振等利用社会关系进入该报社工作,宣传抗日,转载国民党抗日派人士的文章和言论,对人民的疾苦适当呼吁,对地方的黑暗有分寸地揭露,还发行了中共党员张书芬(拐河镇人)、牛葆宁合编的抗战歌曲选和张书芬创作的《抗战漫画集》。

1939年3月,独树小学200余名学生包围独树区署,游行示威,抗议虐待壮丁,迫使区长当众认错,欢迎抗日男儿入伍,并优待其家属。l940年春,城厢一小、师范附小、女小和东关初小四个小学联合开展为抗日将士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在预售募捐戏票时,以县商会会长丁光宇为后台的“兴盛德”商号经理拒收戏票,并污蔑学生。中共党员侯义方和牟子方(杨集镇袁营村人)等,组织师生上街游行,怒砸“兴盛德”商号柜台和货架,冲进县政府要求惩办奸商。县长不得不责令警察局将商号经理拘捕,并赔偿募捐损失。

方城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唤醒了广大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团结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救国力量,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斗志,为方城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方城在抗战中的独特战略地位

抗日战争中,方城是中共河南省委计划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筹建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南下北上的转战地,是边缘接合部抗日武装和政权的驻足休整地,同时还是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和河南省学校西迁的中转地,发挥着独特的战略作用。

伏牛山抗日根据地重要筹建地。1938年7月,河南省委向南阳中心县委发出向西发展、开辟豫陕鄂边区工作的指示,计划以南召、方城作为重要区域,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据地,并把南阳中心县委改建为豫鄂陕工作委员会。方城区委(不久为县委)根据指示精神,加快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在伏牛山南麓的四里店镇包庄、陈庄建立党支部,争取和改造了以郑克明为首的一支绿林武装。在地处方城、舞阳、叶县、泌阳四县交界处的杨楼镇梁城,派中共党员翟化民(梁城村人)利用社会关系,担任梁城联防大队大队长,成立中共梁城支部,掌握了400多人枪的联防队武装。利用方城县地方势力内部新旧两派争斗之机,派中共党员谢慎斋(城关镇人)、刘毅然等到方城县常备营担任营长、书记官等职,成立中共常备营支部,掌握了500余人枪的国民党地方武装。

同时,南阳中心县委、南召中心区委分别在伏牛山边缘地区的新集(原属南阳县博望区,今属方城县广阳镇)、达店(原属南召县,今属方城县)建立新集中心支部和达店中心支部,掌握了新集一支300多人枪的土枪队武装和达店一支280多人枪的联防队武装。后因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建伏牛山抗日根据地的计划随之改变。

尚志中学和淮阳中学西迁中转地。1938年夏,徐州失守,豫东兰封战役失利,河南省会开封岌岌可危。开封沦陷前,南阳教育家张嘉谋将河南省尚志高级文书科职业学校(简称尚志中学)南迁至信阳。但立足未稳,日军的飞机就开始对信阳城狂轰滥炸。张嘉谋又带着师生一路颠簸,最后把学校迁至方城西四十里的赵河镇石头寨(时属南阳县博望区),在这里落脚四年,后迁往南阳。同年8月,河南省立淮阳中学迁至方城县城西北五里的杨集镇大孟庄,在此历时3个月,后迁往内乡。

竹沟与延安之间交通线上重要联络地。1938年秋,中共梁城支部建立后,新四军、八路军干部和战士,少时十余人,多时数十人或百余人,取道梁城往返于延安和竹沟之间。每次经过梁城时,均由联防大队尽力招待。党支部请他们给联防队官兵和梁城小学师生讲解抗战形势,教唱抗战歌曲。在举办联防大队官兵与过境新四军、八路军官兵及当地群众参加的联欢会上,新四军、八路军干部和战士向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坚定抗战必胜信念。


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区。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4月18日,侵华日军近10万人首先发起河南战役,从豫北、豫南和晋南向豫中、豫西地区大举进犯。日军于4月22日侵占郑州,5月25日占领洛阳。河南战役爆发后,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向河南敌后发展的战略决策,于7月25日发布了向河南进军的命令,要求华北、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派兵出师河南,开辟敌后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至1945年2月,由华北南下挺进豫西的八路军,组成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由陈先瑞率领的第三支队活动于临汝、鲁山、叶县、南召和方城地区,方城成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活动边缘区。6月,三支队主力自南召东去方城,在方城、舞阳、叶县等地转战月余,后向豫中转移。

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挺进华南的途经地。1945年1月9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的率领下,抵达叶县西南的罗冲,其前卫第一大队进抵方城与叶县交界的刘庄。当时,国民党六十八军在独树、保安集结两个师的兵力,并构筑了临时工事,准备截击南下部队。驻叶县、任店、老鸭张及舞阳等地的日伪据点也在增加兵力,国民党顽军还不断从南阳等地向方城、保安、独树一带增调部队。南下支队决定立即以隐蔽动作迅速转移,指战员当夜踏着没膝深的大雪,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于1月10日拂晓到达方城县杨楼的各口、大曹沟和小史店的大辛庄、小辛庄一带宿营。1月11日,南下支队又在雪地里急行军50多华里,经杨楼、小史店进入泌阳县境,跳出了日伪顽军可能伏击或围歼八路军的危险地带,后经确山等地到达湖北大悟县与新四军五师会师。

新四军豫中抗日根据地的游击区。1944年7月,在鄂豫边区的新四军五师抽调兵力组成豫南挺进兵团(后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豫南、豫中地区。10月,开辟了以确山孤山冲为中心的确(山)桐(柏)泌(阳)抗日根据地。11月,河南挺进兵团向北挺进到豫中嵖岈山地区。至1945年4月,收复了遂平、西平、舞阳大部分地区和叶县、方城、郾城的部分地区,开辟了以嵖岈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河南挺进兵团改为豫中游击兵团。

为打通与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联系,豫中游击兵团主力北上,打击舞阳、叶县、方城地区的日、伪、顽军,收编了活动于舞阳、方城、叶县交界地区的由地下党员效信趁(舞阳县人)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也称效信趁支队),组建了新四军豫中游击兵团叶舞支队,建立了叶、舞、方抗日指挥部,统一领导叶、舞、方地区的抗日斗争。7月,豫中游击兵团挺二团和叶舞支队抵达禹县神垕,与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会合,叶舞支队被编入河南军区第三支队,挺二团返回嵖岈山地区。月底,河南军区第三支队南下嵖岈山,与河南游击兵团会师。

8月上旬,两支部队合编,成立豫中地委、豫中专员公署和豫中军分区,栗在山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陈先瑞任司令员,黄林任副司令员,同时建立了叶、舞、方、泌边区行政办事处。至此,以嵖岈山为中心,包括遂平、西平、舞阳、叶县、方城、泌阳、郾城等县的豫中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在此期间,杨楼、治平、小史店地区的方城人民对转战在这一带的八路军、新四军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援。

叶舞支队和叶方舞抗日指挥部等休整驻足地。方城沦陷前后,日伪因兵力不足,只能驻扎在穿越县境的许南公路沿线,一直没能把势力渗透到方城东南山等山区、农村。加上杨楼、小史店一带又是中共方城县委原在东南山区准备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较好。因此,这一带不仅先后成为效信趁支队、叶舞支队等抗日武装避敌扫荡及短暂休整之地,还是叶方舞抗日指挥部、叶舞方泌行政办事处经常驻足之地。

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张学良部第一五0师、第一战区五八兵站医院、国民党十三军、五十九军第八十九师、六十八军、一一0师、八十五师、五十五军、九十五师(河北民军)、新编第一师、别动军杨学义大队先后驻扎方城。

1945年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由鲁山西迁内乡县丹水镇(今属西峡县),同时在方城县拐河镇设立“河南全省保安司令部方(城)、鲁(山)、叶(县)、(南)召四县抗日自卫军指挥部,将拐河、孤石滩两镇的1500余人枪集中拐河整训,以鲁山国民兵团武装驻白沙岭以北山区为拐河之左翼,以叶县武装驻常村以南一带山区为拐河之前卫,以南召地方武装驻南召县南河店为拐河之后方,伺机打击日寇。至此,拐河地区成为由西安东来,通往敌占区的军事走廊。与此同时,河北民军武装驻拐河地区,与地方武装配合,屡在独树、保安一带袭击日军。至8月日寇投降,指挥部宣告结束。

日军侵犯方城的滔天罪行

日军占领武汉后,为确保其占领区外围安全,1939年5月至1940年5月的一年时间内,先后发动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在每次战役的前后,日军均派出飞机对会战外围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方城是其轰炸的主要县份之一。

1939年3月29日,日机6架对方城城关进行轮番轰炸,从县城东南角的下货台,到县城西北隅的开化寺,100余间房子被炸毁,44人被炸死(其中男30人,女14人),38人被炸伤(其中男23人,女15人)。当时有很多妇女在潘河的下货台处洗衣服,当他们发现敌机时,未来得及躲避,就遭到轰炸,以致尸体遍地,惨不忍睹。其中一位妇女在给孩子喂奶,母子双双被炸死。4月5日,《宛南民报》刊发一则“声明作废”启事,其内容是:本局契税局会计崔伟卿于(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被敌机扫射殒命,所带本人铜质隶书手章遗失,特此登报声明作废。方城县契税经理局局长吕明真启。这则“声明作废”启事,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日军在方城县犯下的滔天罪行。

2010年5月,方城县城释之路综合改造中挖掘出的日军轰炸方城县城炮弹残骸。陈新刚 摄

4月4日,日机轰炸独树和保安,炸死90人(其中男51人,女39人),炸伤88人(其中男51人,女37人),炸毁房子526间,炸死牛、驴各1头。5月12日,日机3架第二次轰炸方城县城,炸死17人(其中男13人,女4人),炸伤23人(其中男17人,女6人),炸毁瓦房92间、草房65间。11月30日,日机第三次轰炸方城县城,炸死1人(男),炸伤4人(其中男3人,女1人),炸毁瓦房43间、草房76间。12月20日,日机第四次轰炸方城县城,炸毁瓦房43间、草房76间。

1940年5月6日,是一年一度的方城县小史店寺门庙会举办的第四天,庙会上集中了来自周围10余县的数万名群众前来赶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午11时许,1架日机从东南方向飞临庙会上空,向密集的人群投下6颗重型炸弹。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会场上顿时硝烟弥漫,方圆几百米内血肉遍地,人们惊恐地向四面八方逃命。然而,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停止残暴的行径,飞机盘旋、俯冲、追逐着,又向四散的人群扫射下串串罪恶的子弹。此次惨案共有400多人被炸死,200多人被炸伤。一时间,方圆一二十里内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死伤者,村村闻哭声,处处见新坟。从1939年3月到此次大轰炸,日军飞机先后6次轰炸方城,共有950余人丧生,450余人受伤,900多间房屋被炸毁。

1941年至1945年,日军先后三次进犯方城,对方城进行了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桩桩件件触目惊心,致使方城人民死伤、失踪和流离失所者达94800多人。方城县关于日伪入侵成灾请救济电,记载了日军侵犯给方城带来的巨大灾难:“百业凋敝,农村破产……地方民众饱受敌伪铁蹄之蹂躏,所有牲畜、粮食及其他一切什物,被敌伪搜刮几进,十室十空,盖藏告绝,满目焦灼,一派凄凉。地方损失之大,人民痛苦之深,为本县有史以来所未有。”

1941年1月,日本侵略者发动豫南战役。1月24日夜,日军约10万人在战车、炮兵和空军的配合下,分左、中、右三路自信阳北犯。日军左路第三师团以突袭战术冲破国民党军防地,向泌阳以北地区窜犯,1月28日经象河关分两路向舞阳、保安进犯,1月30日窜至方城县小史店时,在过山庙受到国民党军第89师与方城县国民兵团的阻击。日军恼羞成怒,将小史店河西马庄村300多间房屋全部烧毁,家具、粮食、衣物等尽被火焚。日军攻占保安后,于1月31日下午由保安镇集结西犯。2月1日下午占领方城县独树镇,在刘营村练活靶打死打伤村民4人。2月2日占领方城县城,随即四出扫荡,到处烧杀,共造成127人死亡,83人受伤,14962头牲畜被抢,1250间房屋被焚,财产损失近300万元。全县自抗战开始,到1941年方城沦陷,因抗战而死者仅有名有姓的就有423人。

2月2日,占领方城的一股日军沿许南公路向南阳进犯。当日军前哨行至城南八里桥时,国民党军的工程兵将桥炸毁,并在桥侧伏击日军。日军惊慌失措,急退兵绕道城西,分数股沿方城向南阳的故道行进,沿途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一股日军行至张八岗火烧民房5间。一股日军行至城西南十里铺,刺死村民肖老三,将1名妇女奸污后杀死。一股日军窜到城西南黄庄时,看到村内的墙壁上到处书写和张贴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汪精卫”的标语和揭露汪精卫卖国投降的巨幅漫画,立即用扫帚蘸香油到处点火。刹那间,黄庄成了一片火海,除一座楼房因系砖石结构幸存外,其余300余间房屋尽成废墟,计烧毁粮食10万多斤、柴2万多斤、牛草15万斤、香油3000余斤,抢走群众生猪4头、鸡数十只。

2月3日,由方城沿许南公路故道进犯南阳的一股约2000人的日军侵入博望街时,看到沙金广(回族)油坊院的墙壁上刷写有抗日标语,放火将油坊院焚烧一空。沙金广慌乱中跳到水井里被溺死,数名妇女被日军轮奸。当天下午,日军抵达博望包庄寨时,看到寨门紧闭,守寨百姓荷枪实弹。日军在离寨南200米处停下,要寨内人答话,宋修武代表全寨与日军交涉。日军要求包庄寨交出500支枪、1万块银元,并在寨门上插上太阳旗。宋修武回寨说明情况后,全寨人无不义愤填膺,一致要求与日军决一死战。宋明卿率先向一个站在石滚上指手划脚的敌人开枪,接着全寨枪声齐鸣,向敌人展开猛烈射击。

日军当即向包庄寨发起攻击,宋杏甫、宋福林等见状,自告奋勇去寨北防守。当宋杏甫刚爬上寨墙,敌人机枪开始疯狂射击。他即让宋福林等后退,自己冲上寨墙,不幸中弹牺牲。后日军用大炮轰破寨门,冲进寨内,大肆杀戮,老弱妇幼亦不能幸免。双目失明的宋子灵还不知道寨门已被攻破,日寇已站在他身后,他仍在高举手臂呐喊:“娃们,上去打那狗日的!”日军的刺刀从背后刺穿了他的胸膛。当时,驻守在白河西岸石桥镇夏村的国民党黄樵松部一四三师炮团得知日军来犯的消息后,一面积极布防,一面隔河炮击日军,迫使敌人停止对包庄寨的屠杀。此次惨案,全村死伤近百人。

1944年,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后,在豫西作战的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在骑兵第四旅团的策应下,向郾城附近集结,准备南下湘桂作战。日军在集结途中攻击了方城、叶县、舞阳的国民党军队。叶县、舞阳相继沦陷,方城县东部的独树、杨楼、小史店等地已遭日军铁蹄践踏。6月8日,日军击溃国民党五十五军一部,一度侵占独树镇。6月9日,日军向舞阳窜去。

l945年春,日军为挽救在中国战场的败局,实现其“放弃华南,巩固华中、华北”的战略企图,以攻占豫西南战略要地西峡口和摧毁中美空军基地老河口飞机场为目标,发动了豫南鄂北战役。3月21日早晨8时许,一架美军战斗机在与日军作战中被击伤,在方城县清河镇丁庄村北的一块麦地里坠毁,机上飞行员遇难。

3月22日,日军自鲁山、叶县、舞阳、驻马店分四路向南阳进攻,接着又直指老河口、西峡口。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于3月23日晨从叶县附近出发,沿许(昌)南(阳)公路,经方城、博望入侵南阳。当时,驻守在叶县保安和方城县独树一带的国民党六十八军,得知日军自叶县南犯的情报后,即沿许南公路向南阳撤退。国民党方城县县长张丁阳带领民政科、政警队、国民兵团、保安大队400多人枪撤到县城东南的大乘山区,县党部、临时参议会、银行、财委会、粮政科、警察局和保安团、联防司令部等400多人枪撤到县城西北山区的玉皇庙、维摩寺一带。3月24日拂晓,方城县城陷入敌手。当天,日军吉武支队自叶县经保安向南阳急进,继战车第三师团之后进入方城。日军铃木部驻朱庄,细木胜雄部驻何庄,其余于傍晚时继续向南阳进犯。

5月18日,国民党南阳县政府秘书胡香坡(博望镇前荒村人)带领卫士田国士和博望区队20多人驻博望北吴庄寨,被日军侦悉。当晚,日军纠集步骑炮兵200多人和百余名皇协军包围吴庄寨。守寨群众怒不可遏,奋勇还击,击毙日军2人、皇协军5人。日军用炮击毁南寨们,入寨后奸淫妇女,焚烧房屋,并将群众赶到寨前广场,肆意枪杀,胡香坡也同时被杀害。正在日军继续大肆杀戮时刻,胡子和(中共地下党员)等带领地方武装赶到,日军见势出寨迎击,才使吴庄寨群众幸免全部遇难。此次日军血洗吴庄寨,杀死63人,奸污妇女3人,烧毁房屋700余间,烧死牛、驴30头。

同年夏,在独树镇竹园村,日军抓到一个卖杂货生意的人,将该人绑在竹园南寨门外椿树上六七天,后又将其在竹园西南用刀杀死。村民蒿春财在呼喊村里人跑反躲避日军时,被日军开枪打死。村民杨云敬和北冯庄的何二妮在竹园寨的打麦场被日军抓获,两人奋起反抗,最后被日军砍死。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入侵方城(不含博望镇、广阳镇及四里店部分地区)期间,共造成771人被杀,424人受伤,341人致残,287人被掳,389人失踪,625名妇女被奸污,饿死808人,逃亡32771人,病亡56972人,33084间房屋被毁。日本侵略者在方城还抢掠粮食500000石,因兵灾损失粮食4500000石,牲畜379125头,家禽79320只,蜜蜂10097箱,被服3339套,布匹8650匹,棉花17万斤,树木3760棵,文物23件(处),毁坏农具129177件,白银、首饰、银元折合人民币370万元。

方城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斗争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方城大地汇聚起多方抗日力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冲锋陷阵,并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隐蔽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率部协同作战,国民党抗日武装共同作战,人民群众自发进行抗争,在方城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英勇顽强、惊心动魄的战斗,将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了方城力量。

1940年春,方城常备营到桐柏、泌阳交界的打磨石一带(黄岗以北),担负构筑一个师的抗日阵地工事任务。5月,日军发动枣宜会战,常备营奉命进驻唐河县源潭镇以东的大河庄村,担任阻击从信阳、驻马店经大河屯向西进犯的日军。大河庄地处大河屯至唐河、大河屯至源潭两条公路中间,距源潭五里左右驻有国民党军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一部。当上有飞机掩护、前有坦克开路的日军分四路进犯时,常备营首当其冲。

当时,常备营装备极差,步枪上连刺刀都没有,只好避敌锋芒。当敌人从源潭镇复回大河庄一带时,常备营同叶县、舞阳的两个营一起突然向敌发起攻击,毙伤敌百余人,大挫了敌人锐气。九连七班班长魏吉祥(中共地下党员)把子弹打光了,手榴弹用完了,又英勇冲入敌群,用枪托打死一名敌人。l941年2月,常备营在泌阳县的黄岗一带抗击日军。当从驻马店出来“扫荡”的敌人窜犯方城后返回驻马店时,常备营除沿途在黄岗等地袭击敌人外,还把从黄岗到毛集数十里路段上的桥梁全部毁掉,迫使敌坦克及炮车不能通过,伤亡甚多。

方城沦陷后,中共地下党员刘毅然、翟化民、胡子和、曹立方等挺身而出,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惩办汉奸,在许南公路沿线炸毁桥梁,割断敌人电话线,袭击日军运输队,使驻守方城的日军和日伪组织总是处于被动防范状态,始终龟缩在据点内,不敢轻易外出扫荡。

中共地下党员、博望区区长胡子和,利用合法身份和掌握的国民党地方武装,领导当地人民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3月底的一天,日军20多人乘一辆汽车前往博望后荒村“扫荡”。胡子和率领80多人的博望区队和百余名群众,将日军团团包围。日军见状,惊慌失措,仓皇逃窜,区队和群众奋勇追击。此次战斗,打伤日军数人,缴获步枪两支。4月9日,博望区队和300余名农民在国民党新八军一个连的支援下,埋伏在博望西南十五里铺村附近。第二天,成功袭击了博望至新店的日军巡逻队,全歼12名日军,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支、步枪10支。6月,胡子和带领区队员包围博望日伪乡公所,捕获伪乡长郭功臣,公开处决了这个汉奸,并在博望街贴出告示以儆效尤。

中共地下党员刘毅然、翟化民以原中共梁城支部党员为骨干,以梁城、治平联防队员为基础,组成一支70多人的方城抗日游击队,由刘毅然负责政治,翟化民负责军事,活动在许(昌)南(阳)公路沿线,先后炸毁了蔡庄河、脱脚河两座公路桥梁,并不断破坏敌人的电话线,先后割去电话线3000多斤,使敌人的通讯联络经常中断。8月初的一天晚上,游击队在独树镇段庄北边的公路旁设伏,日军的两辆汽车由西向东进入伏击圈,游击队猛烈射击,日军怆惶还击。后因敌众我寡,游击队撤离转移。次日晨,在现场发现了滩滩血迹,还拾到一幅包括叶县、舞阳、方城等八个县的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8月上旬,翟化民率领游击队用智取的办法,铲除了活动在独树镇一带的日伪汉奸组织兰工队,并处决了无恶不作的兰工队队长王兰波。当地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汉奸分子闻风丧胆。

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方城县警察局督察长闻恩龙(回族,城关镇人)在方城沦陷后,随国民党部分机构撤往方城西北山区。他不时率领员警,到接近县城的地带警戒侦察,与日伪武装交火。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方城县抗日指挥部大队长金俊吾(二郎庙镇人)率领队员100余人,于同年秋的一天晚上,在县城东官王庄公路桥伏击日军汽车,炸毁日军汽车一辆,毙伤敌10多人。

中共地下党员曹立方(杨楼镇二岗沟人)组织方城杨楼、小史店一带的青年农民,抱着抗日保家的决心,投奔舞阳效信趁(中共地下党员)抗日队伍。曹立方还利用其在方城、舞阳交界地区的影响和社会关系,与宝丰女杰余之龙拉起一支民间抗日武装,成为余之龙部的副司令。河南挺进兵团挺进豫中后,他主动与之联系,并协同余之龙带领部队投奔新四军豫中游击兵团。余之龙被新四军五师委任为招抚司令,曹立方为招抚副司令。此后,曹立方穿梭于叶县、舞阳、方城三县的各个民间抗日武装组织之间,动员他们参加新四军,为新四军招兵买马,提供情报。在效信趁投奔新四军并被整编为叶舞支队的过程中,曹立方做了许多联络和谋划工作,促成了这支地方抗日武装成为我党直接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

方城县城南抗日游击小组白桂琛等十多人,在城南八里岔、大刘庄、大槐树一带活动,伏击日寇,打击日伪皇协军、兰工队,在西滹沱后山击毙兰工队一个特务。方城县国民兵团团长金玉栋(回族)组建方城县回民战地服务团,训练回民抗日武装。方城沦陷时,金玉栋率部驻扎大乘山。日伪为逼降金玉栋,将其杨集余庄住宅烧毁,抓去其祖兄金子和、金相林,并送去20余封诱降信,但金玉栋丝毫不为所动,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国民党别动军杨学义(博望镇后荒村人)大队60多人,以方城西部的赵河街和石头寨为大本营,携带卡宾枪、冲锋枪、左轮枪、燃烧弹和高性能炸药等美式装备,在许南公路沿线奔袭日伪军。1945年3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别动队在许南公路沿线上的刘寺街东北化庄桥设伏,炸毁两辆装满炮弹的日军汽车。5月5日晚,别动队袭击设在方城县城东北潘河东岸瓦房庄的日军通讯班,打死日军十多人,并在村西河滩里处死了从望花亭村抓来的汉奸史殿英。5月下旬麦黄时,别动队在石头寨东的关庄追杀皇协军,朝着逃跑的皇协军扫射。

6月初的一天晚上,别动队在许南公路赵河吴湾桥附近的小吴庄割断日军电话线,并在吴湾桥设伏,炸毁日军汽车一辆,击毙押车的日军指挥官、士兵和司机各一人,缴获手枪、步枪多支,指挥刀一把。8月22日,别动队与国民党宛北抗日游击队队长张禄堂(博望镇后荒村人)一起,在博望七里沟截击从博望撤往南阳的日军100多人。杨学义一边组织射击,一边命令别动队队员夺取日军机枪。队员王永祥(赵河镇大史庄人)自告奋勇,舍命夺枪,身负重伤而英勇牺牲。为保存实力,杨学义遂下令撤出战斗,日军也仓皇向南阳逃窜。

8月23 日晚,别动队在博望街湾设伏,袭击日军20多辆太平车辎重队,缴获不少日军食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城县政府为王永祥树立了“王烈士永祥杀敌阵亡纪念碑”。碑文曰:“乙酉春,宛属沦陷,南阳倭寇与附逆皇协军扫荡宛北,杨大队长率队御之,爱国爱乡,转战宛北……永祥英勇杀敌,虽死犹生,顽廉儒立,岳色河声,教承新建,致立疆场,张齿嵇血,邦国之光……中华民族人皆如此,何患不强!”

日军侵犯方城期间,方城人民群众自发同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41年的博望包庄保卫战,充分展示了方城人民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年8月21日,国民党政府对包庄村民自发英勇抗敌发出嘉奖令,表彰抗战死难烈士。嘉奖令中说:“包庄寨人民宋子灵等,于敌寇犯境时,集合志士,奋勇保土,死难及伤残近百人,卒将顽寇击退……忠勇义烈,洵堪矜式……应于明令褒扬,用彰忠烈,而励来兹。”8月22日,嘉奖令在《河南民报》刊登。

日军进犯南阳两次经过赵河镇石头寨,全寨村民紧闭寨们,严阵以待。日军慑于寨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遂又向南阳奔去。方城县城关镇擅长武术、30多岁的孟繁生,一日在县城遇到4名日军。日军向其索要钱钞,孟繁生解开上衣,拿出藏于腰间的九子鞭,猛然向日军甩去,先后打死3名日军。最后一名日军逃窜奔呼,孟繁生紧紧舞鞭追赶。后日寇巡逻队赶来,用机枪向孟繁生扫射,孟繁生壮烈牺牲。

1945年方城沦陷后,博望镇十五里铺一袁姓农民徒手卡死一个落队的日本兵,蒲寺营村群众砸死一个到该村找“花姑娘”的日本兵,博望街13岁的少年张天顺在白条河下的潭窝里淹溺一个穷凶极恶的日本兵。广阳镇农民在西峰山南擒获两个日本测绘兵。在赵河镇枣庄村,几个日本兵疯狂追赶一位年轻妇女,经村民们奋力营救,该名妇女躲到一家院子里而脱险。

更有许多方城优秀儿女,他们离开家乡,奔赴全国抗日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喋血疆场。从广阳走出的开国将军栗在山,抗战中率部转战鄂豫皖抗日前线,参与组织指挥了保卫鄂中白兆山、大山头根据地和大小悟山反扫荡等重要战斗,建立了汉孝陂抗日根据地和以嵖岈山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据地,为实现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郎庙镇黄泥河村的朱俊才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赵河镇北寨村的周尚义和其哥周尚春及其堂弟、枣庄村的杨德纯和券桥镇的徐振楼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振楼左面部被飞来的子弹击中,牙颊骨全被打碎;周尚义哥哥和堂弟都壮烈牺牲。

方城县联防办主任王炎升后从军参加了沁阳保卫战。独树镇的孙德欣、孙德成、李克明、李克宪、周文亭、马芳通、贾鸿恩、郭松山等,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赵河镇南寨村的昝新成、清河镇孔郭庄村的孔祥魁、拐河镇南王庄村的申自成参加了西峡口战役,其中当时为上尉连长的孔祥魁因日军山炮炮击而英勇牺牲,年仅30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消息传来,饱受日本侵略蹂躏之苦的方城人民,无不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山河见证峥嵘岁月,抗战精神永励后人。方城抗战是南阳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方城抗战中展现出的中流砥柱作用,方城人民不畏强暴、勇御外侮、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将永远闪耀在方城史册上,激励方城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奋发图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陈新刚)来源:方城融媒

相关文章:

山河不容践踏 历史永远铭记——方城人民全民抗战的峥嵘岁月09-04

关于黄玉国等7名同志拟任职的公示08-17

湖州德清舞阳街道:识毒防毒齐行动 共建无毒新家园08-13

聚焦今年空军招飞工作 25名南阳学子 实现“空军梦”07-23

图说南阳|一河穿城展画卷07-04

利用公权谋利,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承揽工程,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原副局长吴宏旭被开除党籍和公职05-12

巴西女硕士独游东京不幸遭纵火身亡,前一天发帖称赞日本“非常安全”05-08

省委组织部任前公示:6名干部拟任新职!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