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线观察:对新就业群体的友好不打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17:35:00    

日前,位于闽侯甘蔗街道核心商圈的“骑手食堂”揭牌,三菜一汤只要10元。食堂内配备空调、充电设施、应急药箱等20余项便民设备,还提供免费茶水等一站式关爱服务,回应了骑手“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现实诉求。这是我省加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一个缩影。

随着平台经济的持续繁荣,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也是共享者和追求者。善待新就业群体,是对城市自身的运转效率与人文温度的珍视。建设更多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让每一位劳动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温暖,是我们共同迈向更加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一步。

去年以来,我省加强社区、商圈、楼宇、医院、学校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依托物流园区、商业楼宇、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职工驿站”等平台,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福州市持续打造提升620个暖“新”驿站,培育党建示范点13个,构建“15分钟红色服务圈”,满足新就业群体就餐、休息等现实需求;泉州市精心打造“青年小哥学堂”,从交通消防安全、权益保障、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平台;平潭综合实验区明确骑手友好小区建设标准,分类制定针对性措施,累计创建友好小区99个,设置暖“新”标识149个……目前,福建全省有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6200多个、友好场景近600个。从商圈到社区,从停车区到取餐柜,从专用电动车道到人行天桥坡道改造,各地正逐渐建立起新就业群体全流程保障网络。这些举措将人文关怀嵌入城市肌理,把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融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

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小改变背后是大进步。暖“新”重在暖心,而暖心的本质是尊重。将骑手、快递员等群体纳入城市治理体系,给予制度性保障,是对他们社会贡献的最好认可。这也意味着,新就业群体不再是城市里的“隐形人”,而成为被看见、被尊重、被呵护的重要群体。

进一步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需要凝聚共识、建立规则。着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的长效机制,推进“暖心网”持续覆盖。要压实平台企业的主体责任,避免将其成本转嫁社会;防止关爱政策出现“洼地”,确保好事办好、均衡推进;着力破解职业发展与权益保障等深层问题,让骑手等群体不仅拥有获得感,更享有话语权。只有将服务做实、做细、做长久,才能真正激发新就业群体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社会给予方便,骑手回报服务;城市送上温情,他们守护烟火。这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也是城市文明生动的写照。期待“骑手食堂”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越来越多,期待可感可及的友好与温暖永不打烊。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文章:

一线观察:对新就业群体的友好不打烊09-11

【潍坊寿光】“益”路企行丨天成集团:躬耕农牧四十载 坚守公益践担当09-08

多彩贵州城文旅商品市集开街09-01

高子华|番薯物语——石浦人饮食的黄金搭档08-28

杨佩琪世青赛女子1500米自由泳摘金08-24

想在「吃、住、行」上省钱,为什么都能用滴滴?08-22

走进长春!150个网红打卡地之54路有轨电车文旅专列08-21

妇联暖“新”角 温暖不设限08-18